漢世塑風·——淺析漢代陶塑的藝術特色·曹春生中國古代陶塑大都以當時風行以殉葬陶俑為偶像進行創造在新石器早期、稍后于彩陶之際,陶塑便隨著人們的生存意識悄然產生,至秦漢時期已具有相當巨大、相當廣泛的塑造規模,特別是,漢代更加注重厚葬的社會風尚,使陶塑藝術由皇族貴臣的上層領域,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每一空間值得提出的是,從西漢中后期開始,一種體現漢代社會風貌的陶塑形式——粗獷豪邁之風,逐漸取代了過去承襲秦俑注重細節刻劃的寫實現象漢塑之取大勢,去繁縟,強調整體,注重概括,循求精神內質體現的藝術表現手法,在東漢的陶塑創造中得以充分地運用這一貫穿漢代陶塑發展的特有塑造之風,代表了漢世陶塑的主流,也代表了中國古代陶塑在沒有外來文化影響的環境中,形成的具有土文化意味的藝術高峰文試從三個方面,淺析漢代陶塑的藝術特色一崇尚寫實的藝術品格漢代陶塑的創造,目的雖然同先秦塑造陶俑那樣為殉葬所用,但由于漢代風行厚葬,實行了社會各階層葬儀所用陶質明器的規格,客觀上刺激了陶塑藝術的發展,使陶塑藝術在廣為泛濫的厚葬之風影響下,更加深入于廣大民眾的精神創造領域,煥發了古代陶工表現現實生活的巨大熱情于是,人們為了在死后對生前行為有個現實模照以及死而復生的幻想作丁超越生活的偶像塑造,以俑的形式來為自己靈魂超度因而這一時期,除了先秦可見的武士俑、文官俑、歌舞雜技俑外,還有眾多勞動者的形象出現,以及動物、住宅模型、生活用具等,都具有鮮明的寫實風格,如舞俑的翩翩之態,折射出宮廷生活的侈華;說唱俑的擊蚊之情,反映了當時民間口頭藝術的繁榮;農夫的耕作,譜寫了勞動人民的勤奮情景;雞舍豬圈庭院的模寫,抒發了田園般美妙的意境等都從社會方方面面述說了不同等級、不同身份、不同環境存在于世的社會形態個性特征,記錄了二千前漢世的社會風貌。
剛i,綿陽出土的陶塑(田主),為我們展示了封建社會的雇傭生活,陶塑中的田主,肥實圓渾,長袍統袖,立足田埂,正悉心觀察著四個短衣赤足雇傭農夫的耕作,農夫們挽袖恭立,肩負手提,緊張勞作的形象,極其生動地再現了雇傭勞動現實,為我們了解漢代社會關系提供了實例。
而鄭州南關出土的漢代四合院陶層,又從另一個生活側面,反映了殷富人家田園般美滿生活,可以說是代表了古代中華大地大平盛世下的祥和安康的現象我們從四合院的門房、倉庫、正房、廚房、茅廁、豬圈的組合和設置其間的灶、洗、釜以及伏臥的犬,上房頂的雞,欄內的豬等生活諸方面,都可感到這個院落主人所顯示的富有。
采用這般浪漫主義寫實手法表現形式,不僅在內陸大地風行,而且在沿海的廣州,也有著這種寫實風范的顯現當地出土的(陶船模型),就是反映特殊地域現實生活的典.....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找到我們。
18279869845
1831770319
18279869845
1831770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