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直擊“7501”是一項秘密工程的代號———,景德鎮當時最優秀的40余位陶瓷藝術家和技術人員,受命為毛澤東燒制一批專用瓷器上世紀代以來,“毛主席專用瓷”開始浮出水面,受到國內收外藏家的追捧海外不少收藏大家認為這是中國20世紀最后一批“官窯”,地位相當特殊3月,全球私人收藏中最完整的一批“7501瓷”在上海以天價轉手與此同時召開的一個研討會上,“7501工程”幾乎全部的主創人員濟濟一堂,不少疑團終于煙消云散次交易的對象是565件“7501瓷”和相關的文件交易雙方,一方是移民新加坡的收藏家馬曉峰,另一方是上海不愿透露具體姓名的收購客張先生至于交易金額,雙方均三緘其口記者追問下馬曉峰透露,數字遠遠超出國內大多數藝術品拍賣行全的拍賣總額(一般為數千萬元);他補充了一個可參照的數據:文萊王室希望以55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他的300余件“7501瓷”,而這次交易的總數達到了565件主席沒用過“專用瓷”?研討會上出現了主辦者始料未及的場面一位據說是不請自來的神秘人士尖銳發問:當時“7501瓷”究竟有沒有送京?毛澤東究竟有沒有用過這批“毛主席專用瓷”?言下之意,“主席專用瓷”的提法即便不是有意識的炒作,起碼也要存疑實際上,民間的確有人認為,毛主席在生命最后的兩里,使用的一直是湖南醴陵制的“主席用瓷”不過,即使是最堅決的“懷疑論者”,也都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初,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汪東興,的確指示江西景德鎮為毛澤東生產一套生活用瓷疑點只是在于:制成后是否送京,以及送京后毛澤東是否親自使用對于這兩個問題,作為主要當事者的汪東興順理成章地擁有最權威的解釋權9月,收藏家馬曉峰拜訪汪東興,請他為《7501毛澤東主席專用瓷溯源與圖錄》一書作序,在場的還有原中央有關部門秘書張平義和汪東興秘書劉桂民等人據張平義回憶,當時汪東興詳細介紹了“7501瓷”的來龍去脈:初,毛澤東已搬到游泳池住,燒飯的地方離毛主席用膳的地方有一段距離考慮到北京冬天風沙較大,氣候較冷,我們想為毛主席制作一批質量好、既能保溫又能防塵的餐具我直接打給江西省委黃知真同志,將任務下達給江西江西省委將景德鎮藝術家的幾種設計稿報到中辦,我挑了梅花與桃花兩種花面———因為梅花是毛主席一生最喜歡的花卉(而且周總理也很喜歡),而桃花蘊含了春天欣欣向榮的含義當時張平義聽說,當時景德鎮的藝術家們按照設計稿生產出一批瓷器,9月由江西省委警衛處送到中央警衛局。
這批陶瓷后來就送給毛主席專用由于每個菜盆和飯碗都有蓋子,既能保溫又能防塵,工作人員都很滿意毛主席習慣用菜湯拌飯,而此前使用的菜盆較淺,菜湯盛多了便會溢出新設計的菜盆比較深,可以盛較多菜湯,毛主席吃完菜后往往端起盆子將湯也喝完另外毛主席特別喜歡釉下彩紅梅文具,晚他已不能用毛筆寫字,但經常把玩釉下彩紅梅筆筒記得毛主席當在書房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兩人以茶代酒碰杯用的就是釉下彩紅梅茶杯據張平義介紹,當時汪東興還說過,建國以來中央領導用的瓷器都是由江西省、湖南省國瓷辦生產后送到中央辦公廳,而專門為毛主席特別指定制作的只有這一次汪東興秘書出面澄清馬曉峰特別向記者補充了一個細節他說汪東興曾經提到,據工作人員反映,這批瓷器的菜盤比較容易損壞,特別是裝入滾燙的菜肴后又加了蓋子,一不留神就會碰壞馬曉峰說,當他在民間收集“7501瓷”時也聽到過這種抱怨,據行家分析,由于這種半薄胎瓷器用料考究,胎骨緊密,雖然器壁較薄也不易導熱,不會燙手,但熱量全被封在器內,稍一磕碰就容易損壞他說:“當時一聽到汪老提到這個細節,我就能斷定這批送進中南海的‘7501瓷’肯定使用過”汪東興秘書劉桂民告訴記者,毛澤東是否用過這批瓷器,他人無法提供第一手的資料,但他親耳聽到,汪東興很明確地肯定了這一點劉桂民說:“汪老有一次還不解地問,就這么個杯子(指釉下紅梅茶杯),真的值10萬元?”主席沒用過“專用瓷”的傳言究竟來自何處?馬曉峰分析說,當時有收藏家到設計生產“7501瓷”的輕工部陶瓷研究所了解情況,他們肯定會問及“主席是否用過”之類的問題,而研究所專家們的回答肯定是“不知道”(因為他們的確無從知道),很可能就此以訛傳訛,形成比較普遍的錯覺誰能夠想到,如今流散民間的這些精美的“7501瓷”,昔日很可能在鐵錘之下粉身碎骨,不復存在原來,當時北京曾有提示,要求除送京的瓷器外,其余的“7501瓷”應就地銷毀據張平義回憶,那次見面時,汪東興還專門詢問馬曉峰,當時這個要求為何沒有執行大批“7501瓷”差點被銷毀記者就此專門采訪了時的輕工部陶瓷研究所所長、7501專用瓷設計制作總指揮方綜他解釋說,當時的確傳達過這個要求,不過時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可能了解毛澤東真實的身體狀況,都以為他依然健康,因此認為“毛主席專用瓷”在今后漫長的使用過程中必然會有破損需要補充此外,這批精美絕倫的瓷器凝聚了研究所200多人8個多月的心血,要全部銷毀實在下不了手,因此就決定封存在倉庫里曾經擔任過景德鎮市副市長的方綜補充說,當時這個決定也得到了地方領導的默許答案又引出了另一個謎團:據說“7501工程”戒備森嚴,窯場四周崗哨林立,公安人員全程監視,以確保產品安全,因此大家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果情況的確如此的話,違抗命令保存“7501瓷”的決定似乎顯得不合邏輯--誰會有那么大的膽子呢?方綜笑著說:傳說太夸張了藝術家們對主席都懷有深摯的感情,因此工作時十分投入。
40余位頂尖高手聚在一起,大家的合作十分愉快,任務雖然緊迫,難度也相當大,氣氛卻絕沒有傳說中那樣恐怖黃萬凱那負責“7501專用瓷”的驗收和發貨,參與了工程的全過程他說,當時所長、黨委書記的壓力很重,的確很緊張,但藝術家合作融洽,勁頭很高省委特批,毛主席專用瓷選用的是臨川礦區最優質的滑石子為了保證燒制的瓷器潔白如玉,晶瑩剔透,要從幾十噸原料中手工篩選出兩噸精選料當時全所人人上陣,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日,用刷子仔細剔除滑石子里的點滴雜質工程期間省公安廳一位副廳長來過所里視察進展情況,此類傳言只是為了渲染氣氛,達到炒作的目的春節前夕,陶瓷研究所決定開倉,將部分“7501專用瓷”分發給職工根據流傳廣泛的說法,這是由于當時企業虧損累累,難以為繼,所領導為安撫民心,無奈之下作出的決定黃萬凱對此嗤之以鼻他說:“我知道這種傳言是誰傳開的,當時他到所里采訪時我們就提醒他要實事求是,沒想到還是弄出這種沒影的事來”據黃萬凱介紹,代初景德鎮各家瓷廠效益都不錯,虧損的說法毫無依據實際上當地有個傳統,每春節前夕要給員工發放“福利用瓷”,當時政治氣氛寬松許多,大家的思想比較解放,倉庫里的“7501瓷”只是一批質量較好的存貨而已他說當時每個職工都分到了10件左右,還有的人認為這批瓷器太精美,不實用,當場就換領了普通瓷器“專用瓷”平均合格率只有三成這是“7501瓷”浮出水面的開始據現有資料和當事人的回憶,時“7501瓷”的進窯數為14103件,由于工藝難度大,要求高,平均合格率只有30%燒制成功的4000余件里,千余件送京,分發給職工2000余件據黃萬凱介紹,目前倉庫里還剩下幾十件存世數量往往是藏品價值的致命關節從“7501瓷”走出倉庫,到馬曉峰開始有意識地收集,僅僅過了,流散民間的2000余件“7501瓷”已經損毀近半了,當時在江西省標準局分管陶瓷質量的馬曉峰拜訪研究所老所長,看到主人待客的兩個釉下彩梅花茶杯十分精美,一打聽才得知景德鎮居然還有這樣一批瓷器馬曉峰表示了羨慕之意,老所長當即把這兩個杯子送給他,第二天,他回贈老所長價值10元錢的些許禮物,從此開始了他的收藏之路據馬曉峰介紹,當時他經常利用假期來到景德鎮,請廠里的干部陪著,到職工家登門求購,一般的價格是每件5~10元,有的人甚至慷慨相贈,分文不取也有的職工因為日常使用這些瓷器,就會要求馬曉峰買一些普通的瓷器來換他看到的情況是,雖然僅過了,幾乎有一半的“7501瓷”已化為烏有,因為這些職工幾乎都把它們作為普通的生活用瓷來喝茶、吃飯時,已經下海經商的馬曉峰撥出百萬元資金,在景德鎮安營扎寨,公開求購“7501瓷”當時每件瓷器的價格已經攀升到2000元時至今日,如果在拍賣行里露面,平均每件“7501瓷”的價格達到了10萬元以上———在不到的時間里,“7501瓷”身價飆升2萬倍正因為如此,市面上假貨蜂擁而至,馬曉峰估計比例已達到了90%以上“專用瓷”緣何流散民間實際上,根據研討會上首次披露的數據,當時陶瓷研究所為“7501工程”投入的科研經費超過20萬元,而8個多月的研制過程,又需要其他成近80萬元在,這絕對是一個很嚇人的大數字而時僅28歲的馬曉峰,第一個意識到這批“壓倉貨”的巨大價值,從而開始了人生中最大的轉折記者問:當初你花那么低的價格收購“7501瓷”,如今景德鎮的那些人是不是后悔不及?有沒有人要你“補償差價”?馬曉峰笑答:當初收購時許多景德鎮人說的是,小馬給我們補發了10多的獎金———時的2000元畢竟也不是小數目的心血,為何拱手讓與他人?馬曉峰說,他越來越感到壓力重重———大批藏品的收藏需要場地和資金,安全問題也時常讓他牽腸掛肚此外他還有個希望,就是能夠讓大家都有機會欣賞到這樣精美的瓷器時他婉拒了文萊王室的求購,就是因為不愿自己的收藏從此鎖入深宮而如今,他不愿將這些收藏交給拍賣行,也是生怕“價高者得”,使得數量眾多的“毛主席專用瓷”流落海外在遇到張先生后,兩人一拍即合張先生說,這批“7501專用瓷”將成為籌建中的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博物館將于內在上海落成(據《新民周刊》韓波文)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找到我們。
18279869845
1831770319
18279869845
1831770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