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代,景德鎮瓷質胎釉的潔白青幽,致密堅硬的性能,客觀上為工藝技術的精微、細膩的制作提供了優越的材料應用條件特別是解決瓷胎骨質配方之后,更有利于陶瓷造型的精雕細刻在這種技術因素之外,形成景德鎮元代陶瓷雕塑講求精巧之風,主要還是受中亞、西域以及藏傳佛教文化影響,將許多繁復、華麗、細膩的裝飾造型格調吸納、轉化,形成元代特有的陶瓷雕塑精致的塑造品位,提升了陶瓷造型工藝美的特質關鍵詞:陶瓷景德鎮元代雕塑青白釉時代特征一、以景德鎮為中心盼元代陶瓷雕塑狀況中國陶瓷雕塑發展至元代,中國各地的諸多窯場受連戰火的摧殘大多停燒,少許在蕭條中飄搖惟獨景德鎮處于偏僻的江南山區,免遭戰火的侵擾,不僅維持了原有的生產力,而且以開放的姿態匯集了全國各地來的能工巧匠,使瓷業更加繁榮和進步元人蔣祈在《陶記》中說:“景德鎮陶,有窯三百余座,”可見元代時期景德鎮瓷業的興盛加之元代景德鎮又設有“浮梁瓷局”專事瓷器貿易,樞府窯,又為皇室提供優質瓷器,客觀上對提高景德鎮制瓷工藝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由于上述各種社會因素的促成,元代瓷業發展最顯著的特征是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其制作的瓷器,在全國起著獨領風騷的作用景德鎮瓷業中心地位的確立,對中國陶瓷雕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陶瓷雕塑是這一中心地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宋代景德鎮窯陶瓷雕塑,多為青白釉裝飾,制作上比較注意精雕細刻,講究文質纖巧的風格,但僅重視瓷器的外在形式表現,忽略了瓷的內在質量因而,宋代陶瓷雕塑雖形式豐富、精致,然由于胎質粗松,在高溫下容易變形,往往造成陶瓷雕塑制造上先天不足,難以完美的窘境元代景德鎮采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的方法從根上改變了瓷胎性能,提高了燒成溫度,使胎質更加堅硬細密,大大減少了瓷胎造型變形,脫斷現象制胎工藝進步,為陶瓷雕塑的精雕細刻和塑造形象的完整,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景德鎮陶瓷雕塑的表現形式十分豐富,單件制品與器物類裝飾制品都較宋代有所變化、派生出許多新品種表現出對空間把握的能力較前代更為提高元代的單件制品如:瓷俑、佛像、在繼承前代傳統的技藝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了所塑形象的特征,達到了一個新的表現境界如佛像雕塑品,前代表現形式多取正面端莊式,左右對稱,少有變化至元代則饒有多變,佛像姿態出現了側身面像
對原作真實反映,版權保護都有積極作用,是國際通行的電子格式,登陸的單個容量600k左右,在線打開的時間約30秒在線閱讀和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找到我們。
18279869845
1831770319
18279869845
1831770319@QQ.com